安博体育官方下载
险!珠江堤岸基石脱落(组图)
前阵子连续不断的暴雨过后,珠江水位随之下降。有市民发现,洪水过后,在解放桥两岸有数十块堤石不翼而飞,露出了长约十几米的黑“窟窿”,既影响美观也存在安全风险隐患。广州市市政园林局有关的人说,这是由于江水长期冲刷使粘接堤石的灌浆脱落,因此导致大理石松动被冲走。而江水一旦通过漏洞渗透到路面,可能会泡软路基破坏路况,严重的会导致地陷。有关部门目前正研究方案进行及时抢修。
日前,热心市民曾向信息时报热线报料称,他每天上班都要经过滨江路,闲来无事时还会站在珠江边浏览一下两岸美景。但自从最近连续下了几场暴雨,珠江水位退下后,他便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滨江路的珠江堤岸有多处大理石丢失,其中尤其以解放大桥至海印桥之间一段最明显,而这是以前所不曾见到的。他推测可能是上个月那场洪水冲走了这些大理石。目前的江堤存在一定安全风险隐患,丢失的石块如果不及时修补上去,下次又出现洪水时,可能对沿江两岸产生一定影响。
近日,记者沿着江堤巡视,果然发现有不少地段堤岸大理石丢失,其中解放大桥两岸桥头两端丢失最严重。
站在解放大桥南端的环形人行桥上往下看,就不难发现南岸的珠江江堤上连续有一二十块大理石不翼而飞。这些大理石呈长方形,长约50厘米,宽约20厘米,本来是用材料粘在堤岸上用以阻挡江水渗透进江边的路下的,现在只剩下一排十几米长的“黑坑”,江水不断冲刷窟窿并往里面灌水,有的窟窿上面已经长了绿色的青苔。解放桥北端距离桥头一百多米的地方也有十来块大理石丢失,远望去就像一排黑“窟窿”。
海印桥北面的堤岸,几乎每隔十米就有一块大理石丢失,剩下一个窟窿,而从江湾大桥到海印桥,也有多块大理石消失。记者沿着滨江中路一路行走,发现不少地方都存在大理石丢失的情况。丢失了大理石的堤岸就好像一根被挖了一个小洞的木头,浸泡在水中,水不断冲刷洞口,并往里面渗透。
在江边居住的一些市民说,上个月的连续暴雨导致江水上涨,水流冲力大,怀疑大理石是被水冲走的。也有一些市民则认为,即使涨水时,水流的冲力也不会将石头冲走,怀疑是当时修建堤岸时大理石粘贴不牢靠,经水浸泡后粘贴材料松散,石头下滑随水而去。
一些经常在两岸休闲的老伯和阿婆则说,这些窟窿早就出现了。一名在解放桥底执勤的治安人员说,今年龙舟节时,他就发现两岸有30多个窟窿,当时暴雨还没来,江水也没有上涨。曾在珠江上捕鱼30多年的一个老人说,珠江堤岸大约是1960年修建的,跟着时间的流逝,两岸大理石被日晒雨淋和河水侵蚀,难免会老化丢失,出现“窟窿”也是正常的情况。
一些住在江边的市民不无担心地说,随着大理石的不断消失,江水渗进路面可能会引起地陷,对珠江两岸的道路和民房构成威胁。即使不考虑安全的因素,珠江两岸作为广州的美景之一,堤岸出现窟窿或多或少都会大煞风景,游览珠江时看到这些窟窿让人感觉不舒服。很多市民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补上大理石,填好窟窿。
据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市政设施管理处有关人士介绍说,对于珠江堤岸大理石丢失的情况,市政园林局接报后很看重,马上安排人员前往巡查,并要求巡查人员对检查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以便市政园林局依据情况修复。该人士称,不管这些大理石是否是被上次的洪水冲走的,只要事实上出现缺失,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存在安全风险隐患,市政园林局都将根据检查的情况制定抢修方案,尽快修复受损堤岸。
据介绍,珠江堤岸自从建成使用后,经年累月泡在水中,而与水非间接接触并不断受到冲刷的连接石块的灌浆,在江水的浸泡下会慢慢松散,加上堤岸不断受到江水冲击,灌浆更容易掉落、化解。一旦缺乏灌浆的粘力和连接,石块就会松动,并被水冲走。另外,去年广州一直干旱,今年则又暴雨成灾,在这样“水火交融”的恶劣环境下,堤岸极易受损。两个原因加在一起,于是出现了目前这种石块丢失的情况。
这位的人说,如果连续不断的暴雨再次降临,珠江水位暴涨并一直居高不下,不但堤岸受到冲击,而且江堤基础也难免受一定的影响。如果长时间不对破损堤岸做修复,江水通过漏洞不断渗透到江边的路面下,就可能破坏路基,严重的可能导致地陷。因此检查、修复工作必须早日进行。
就珠江堤岸部分地段大理石被冲走的情况,记者正常采访了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周永章教授。
周教授说,从专业的角度来说,珠江堤岸主要由大理石砌成,大理石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碳酸钙,而碳酸钙跟水在一起会起化学反应。另外,由于珠江和大海相通,江水中所含的盐分会加速碳酸钙的溶解。因此,长期浸泡在水中的大理石会因化学反应逐渐变小、变圆,就像被磨损一样。而且,粘接大理石的灌浆会因同样的化学反应受损,逐渐松散,最终脱离大理石,导致石块之间因没有粘力脱离,最终被水冲走。
周教授认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目前珠江堤岸虽然只是少数地方出现大理石丢失的情况,但堤岸担负着防洪的重任,即使出现一些小问题也不容轻视。如果不及时修补丢失的大理石,当江水再次上涨时,流水撞击失去大理石的窟窿时会产生漩涡,而漩涡又不断对堤岸进行冲击,最后会导致那些窟窿慢慢的变大,会对堤岸的安全和稳固性构成威胁。
在对损坏堤岸的维修上,周教授建议,不宜再用大理石修补窟窿,而应该用那些坚固、耐侵蚀的材料,比如花岗岩、砂岩和混凝土等。砌石头的时候别留太大的空隙,手工要精细。当然,他认为最好的方案是把堤岸推倒重建,但考虑到这样的工程太庞大,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惊人,所以在真实的操作时实用性不大。此外,他还建议把岸线相对拉直一点,不要太过弯曲,这样做才能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减轻水流的多重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