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variable: pg in /www/wwwroot/nb-huamao.com/cache/template/350f/054f/173088670cad8feac292.html on line 61
贵州:用“金钉子”做强科普游
【序】地质学上的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俗称“金钉子”,其他的还有“地球的年轮”和地质学界的“奥林匹克金牌”之誉。一年前,中国第11颗“金钉子”落户贵州剑河,怎样借“金钉子”将地学科普旅游打造成名片,成为贵州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话题。日前,一场科普旅游座谈会在贵州大学召开,多名学者、专家聚集一堂共探“金钉子”研究,就如何从“认识地球”到如何与旅游结合,向公众“讲好地球故事”展开了研讨。
很多人对贵州的印象就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八山一水一分田”“十里不同天”“喀斯特王国”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贵州是名副其实的“古生物王国”——从低等的菌藻类到高级的哺乳动物甚至到古人类化石均有发现,拥有世界知名而具重要科学意义的系列生物群,如生物群、凯里生物群以及关岭、兴义和盘县等地的三叠纪海洋爬行动物化石群。2018年,中国第11枚“金钉子”落户贵州,更成为一件轰动国际地学界的事件。那么,如何借助贵州的地貌优势、古生物化石资源优势等,依托相关科研成果,将地学科普旅游产业链打造成贵州的另一张名片?
6月24日,贵州大学举办了一场科普旅游座谈会,20余名学者、专家聚集一堂共探“金钉子”研究方向,并就如何从“认识地球”到如何与旅游结合,向公众“讲好地球故事”展开了研讨。
地质学上的“金钉子”其实就是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俗称。金钉子是国际地层委和国际地科联以正式公布的形式所指定的年代地层单位界线的典型或标准。金钉子是为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时代)所形成的地层的全球唯一标准或样板,并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和特定的岩层序列中标出,作为确定和识别全球两个时代地层之间的界线的唯一标志,也被称为“地球的年轮”,地质学界的“奥林匹克金牌”。
目前,我国金钉子分布较广,已有黄泥塘金钉子、长兴灰岩金钉子、花垣排碧金钉子、蓬莱滩金钉子、古丈金钉子、王家湾金钉子、黄花场金钉子、长兴金钉子、碰冲金钉子、江山金钉子以及剑河金钉子等11个金钉子获得国际认可。
2018年6月21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秘书长StanFinney亲笔签字,批准了以中国贵州大学赵元龙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将中国贵州剑河的苗岭统及乌溜阶作为国际寒武系第三统及第五阶的报告。至此,全球第68颗、中国第11颗“金钉子”落户贵州剑河,中国成为全世界拥有“金钉子”最多的国家。这枚“金钉子”也使赵元龙教授成为在生物群及地质年代学研究均取得杰出成就的古生物学家。
从科普的角度看,地质遗迹类科普旅游资源有包含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深奥;易吸引游客,但不易科普;景观性强,但参与性差等的特点。“金钉子”既然亮相于世,到那参观的人数猛增,那么,谁来做导游合适?
贵州大学省古生物研究中心教授杨兴莲分享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剑河金钉子”最火的一名导游并非隶属于某正规旅游团,而是当地八郎村一名兼职的农民“科学家”导游。“来剑河‘金钉子’参观的大多数游客选择的不是持证导游,而是选择与他们一起长年工作的农民来做他们的导游。”
杨教授说,这个农民20多岁时就跟着他们团队挖掘化石,如今50岁的他基本能识别该产地中的化石类群,对整个研究历史也较清楚。这个现象说明了公众的科普旅游意识在提高,之所以选择这个农民,主要是因为他比一般导游懂得更多的科学内涵,能用通俗的语言将深奥的科学问题传达给大众。“所以我们科学研究群体在做好研究的同时,应该能多考虑通过科学普及这个桥梁让大众了解我们,实际做到科学技术创新和科学普及同等重要。”
这位“科学家导游”名叫刘锋,他说每年有研学团队来到这里,暑期是高峰,多来自北京和江浙一带,反倒贵州本地来参观的较少。
就古生物化石资源而言,贵州是一个百宝囊,剑河“金钉子”的科学价值如何真正反映出来呢?
“现在对这个点的开发和打造与它的资源是非常不匹配的。”贵州省地质学会秘书长廖莉萍表示,金钉子应该和它附近的资源结合起来,“金钉子地学旅游线路,应与其周边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比如剑河温泉就是天然优势,除了疗养泡浴外,还可考虑为游客介绍一下该温泉的形成等知识。这里的革东断层就与温泉的形成有关,可顺路考察革东断层。同时参观附近的清水江组地层标准剖面。金钉子剖面位于革东镇八郎村,八郎村具有打造为古生物化石村的优势,其山麓两边有保存非常完好的苗寨古村落,也可以与民族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再远一点,台江县保存有这一带最老的一个地层剖面,从台江到剑河,可以串成一线,打造成一条完整的地学科普及研学线路。同时,还可通过举办国际、国内古生物学术交流活动及会议扩大影响。现在研学非常火,也可做一个整合,一定会发展得很好。
与会有经验的人指出,科普旅游基地一定要有深度科普游的意识,当前的旅游很多止于“形象化参观”,即看到某山形像猴子、大象,但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样貌,在当前的旅游中,并不能给予一个很好的解答。
参会的学生则结合自己的旅游经验,分享了博物馆科普资源开发的想法,科普景点目前在贵州存在现代化不足的情况,例如借助3D动画等动态形式可以很容易让游客做到喜闻乐见,不知不觉达成了科普的效果。
与西安、南京、北京相比,贵州的历史沉淀似要逊色不少。既然没有太多的历史资源,那么自然资源就显得更重要了。
贵州大学副教授喻美艺指出,要把科普旅游作为贵州省旅游发展的第一首选。贵州省曾专门进行了全省的旅游资源大普查,前期工作有了,现在是怎么把成果做好的问题。科普旅游的两个路径无非一个是现场参观自然资源,另一个是去领略博物馆体系。地学是贵州最有特色的亮点,不管是喀斯特资源还是化石资源都在全国较有代表性。
如何做好所面临的第一个困境,是这些自然资源的经营权和管理权这两权的分离。地方政府想做好,但管理权重不一定在你手上。伴随着凯里生物群的研究推进,至今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博物馆体系体现出来。贵州省科协做了很多工作,省科协电子博物馆慢慢的开始运作,搞了很多年,想搞电子化,做电子博物馆也是一种手段,但现在大家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没有系统做起来,当前需要大力去做。
喻美艺还就他组织的几次中美学生联合考察的经验进一步指出了中美科普教育的差距。贵州大学当时参与的全是研究生,美国来的全是本科生和非地质专业的学生。“我们的学生反倒在野外操作的技能不如他们,为什么?他们很多知识来源于地质公园,美国所有的国家公园都有很完善的配套体系建设,美国的中小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不知要参观多少次博物馆,他们将科普深深融入到旅游中去了。科普旅游的意义还不能完全用旅游的产值来衡量,因为它是针对提高我国全民科学素质的工作,有更深远的意义。科普旅游只有在真实的生活中推动,才可能真正有效果。”
金钉子有着“地球的年轮”和地质学界的“奥林匹克金牌”之称。2018年中国第11枚金钉子
贵州省地矿局派驻六盘水市钟山区脱贫攻坚工作组于2018年在月照社区双洞村、独山村一带发现一处构造复杂、外观奇特的古喀斯特地质遗迹。那里有地层剖面遗迹、褶皱构造遗迹、断层构造遗迹,喀斯特地貌奇观比比皆是,有双洞盲谷、神雕峰、大硝洞,独山环状绝壁,峰丛、洼地等等。
贵州省地矿局、钟山区积极将其打造成为全国首家旅游地质文化村。地学旅游文化村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审美价值、科普价值、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也是一项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创新举措、新尝试。
贵州省地质学会秘书长廖莉萍研究员表示,创建地学旅游文化村等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参观完国家地质公园之后,不妨参观旅游地学文化村。
有专家指出,贵州地理对旅游存在限制性条件,比如不像其他省份很密集,很散,来一次只能去一个地方,这一个地区联系到科普旅游,要注意点的密度。
贵州大学资源环境与工程学院院长吴攀则提议应该在贵州大学筹建一个喀斯特博物馆。
吴攀认为,全民科学素养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投入必不可少。要整合地质学会、旅游局、高校等资源,形成联动,把大学生培养成科普工作的后备军。在贵州大学建立一个喀斯特博物馆就是很好的倡议,国际上像东京大学就很看重,国内如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吉林大学等都有非常精致的地学展览馆。贵州地质资源很丰富,若贵州大学建地学科普馆,仅学校每年一万新生入学,这样传递,每名学生带1个家长来,就有至少两万人参观。还可面向贵阳市民和周边高校师生。
另外,他认为以点带面很重要,一开始可选择性地找几个点,也可以先提出来论证,先做几个样板出来,边做边总结,最后推广。
贵州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美圣认为,贵州现在讲发展的故事讲得比较好,但地质故事讲得还没那么好。搞好科普旅游工作最重要的是顶层设计,应该以良好的顶层设计来促发展。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颜实则认为,要做好科普旅游乃至科普工作,第一步是要从建设科普队伍出发。科普其实就是一门行当,需要和专业技术人员有很好的结合,而我国当前科普高品质人才非常缺乏,需要在科普人才教育培训方面多努力;而如何让一般民众看了就爱上科学,爱上地质专业,科普的创新也显得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