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体育官网网址

【48812】水墨难描天青色沫若予琼情至真

2024-05-25 来源:石雕牌坊

  这位“诗行者”,仅1961年2月旅居三亚鹿回头椰庄的13地利间里,就作有6首描绘三亚体裁的诗作,从诗中更可感受到那份对三亚挚爱安然的表达。海南日报记者近期在三亚采访了郭沫若先生游历期间曾触摸过的老干部和文史专家,他们重忆与郭沫若在一同的挚诚年月。

  1962年2月20日,广东《羊城晚报》“花地”副刊宣布了郭沫若表达的一篇行记散文《天南地北》,全文五个部分,满含真诚地介绍了其游历天南地北的具体通过。许多读者被“红豆春前发,青山天边燃”的美,惊得动容感叹。

  细白的沙滩上,渔民们在天南地北的大海滨正拉网捕鱼,一个诗人,秉持着他那固有的浪漫情怀,走到大海滨,兴味盎然地撩起了裤脚,挽起了袖子,带上“腰梯”,用双手使劲地抓起了一根缆绳,和渔民们一同助力牵缆,构成一幅动听的民俗风情画面。

  这位诗人便是对海南充溢挚爱的郭沫若,如画般的现象就出现于1961年的初春。

  郭沫若曾多次来到海南,其间,赴南山“小洞天”登临摩崖石刻考证,“天边”考古,赋诗天南地北,是其间最为人们乐道的难忘往事。

  1962年,郭沫若应崖县县委恳求,使用度假时刻,在崖县(今三亚)椰庄点校《崖州志》。古存的《崖州志》,残编断简,特别是艺文卷里的“小洞天记”一章,虫蛀脱落,文字断句,字形也不明晰了,很难再去认读。为此,郭沫若想去一趟南山“小洞天”调查,凭借摩崖“验石”与《崖州志》对照,两者之间进行互补和修订,这无疑是一个好主意。

  当年,南山的“小洞天”远未开发,唯一有一条弯曲弯曲的羊肠小道能上得去,但素日里,很少有人到那里行走,所以,崖州人视之为“畏途”。

  2月3日,郭沫若一行踏上了乱石山径,攀着杂树枝,一番辛苦后,一行人来到了南山“小洞天”摩崖石壁。

  摩崖石刻在深山密林之中,乱石穿空的南山半腰,郭沫若用手触摸着已沉睡了700多年的石壁,又让身边的工作人员给他递上了事前准备好的毛巾、毛刷,悄悄洗刷着摩崖石壁上多年来积存的苔衣、苔原,一边又认真地悉心“验石”。“郭沫若翻开了《崖州志·艺文卷·小洞天记》,与石刻文字对照点校着,鞠躬尽瘁的情形,似乎生怕一不小心漏掉了错字似的。”

  那一天,郭沫若上午9时抵达摩崖石刻,“小洞天记”原文只要315个字,通过郭沫若先生点讹、指缺和补正的有14处之多。

  蔡明康明晰记住,他看表,转瞬已是11点,而郭沫若仍在石壁下看记载,查校文,一点点没有下山之意。正午时分,郭沫若只喝了一杯咖啡,啃着一个馒头,很快乐地写下了《游崖县鳌山》(即南山)的诗句:“乃从原路返,海澨坐石船。谈笑饮咖啡,馒头代中餐。”

  “郭沫若点校后的《崖州志》,删掉了‘断烂朝报’的文字,使旧日‘残编断简’的一部当地旧志,内容更为丰厚了,相貌簇新,他的治学精力值得敬服。”原三亚当地志办主任周德光说。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