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体育官网网址

上海這12個当地入圍第七批中國20世紀修建遺產

2023-11-26 来源:石栏杆

  市文明旅游局介紹,日前,第七批中國20世紀修建遺產項目推介名單出爐,全國共有100個項目入圍。上海有原聖約翰大學歷史修建(現華東政法大學部分修建)、上海交通大學歷史修建等12個項目名列其间。一同來看有沒有你了解的吧↓

  聖約翰大學,這所19世紀末於上海誕生的高级學府,在上海的歷史中,寫就過濃墨重彩的一筆。现在的華東政法大學,便是在聖約翰大學舊址上建立起來的。

  華政作為上海城市史上最早的大學校園,散落著二十余棟凝結中西文明精華的歷史修建,懷施堂、思顏堂、科學館、西門堂等均有著各自深沉的歷史積澱。

  上海交通大學的前身,是1896年創辦的南洋公學。自19世紀末起,這座校園始終在不斷“生長”。次序建成的修建,從未拘泥於某種統一的約束,歷時百年,最終成為一道分外亮眼的風景線。

  從起先文藝復興風格的中院和老上院,到巴洛克風格的老圖書館,再到裝飾藝術風格的工程館和折衷古典主義的體育館、總辦公廳,以及大門的民族固有式,大禮堂的國際式……交大的修建一直都在跟隨時代的修建潮流,代表了不同時期修建的盛行趨勢,同時又蘊含著必定的東方韻味,如新中院的木質外廊、傳統官式大門、新上院的民族風格山花等,在此都有所體現。

  位於南京東路720號的“榜首食物(南京東路店)”是老一代上海人記憶深處舍弃不掉的情結。它的前身“新新公司”是早年上海南京路四大華資百貨公司之一。

  1949年5月25日上海解放前夕,解放軍進入了南京路,新新公司內的地下黨員运用該電台,用一般話向上海公民廣播: “我們上海公民解放了!親愛的同胞們,上海公民保安隊播音開始!公民解放軍已來到南京路!”新新公司內的地下黨員還运用該電台首要播出《中國公民解放軍公告》和革新歌曲,能够說,上海解放的榜首聲便是從新新公司發出的。

  位於嘉定區南翔鎮的古猗園,佔地146畝,規模為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之首,是上海最陈旧的攬勝勝地和江南名園之一。

  古猗園分為猗園、花香仙苑、曲溪鶴影、幽篁煙月四大景區,包括逸野堂、戲鵝池、鬆鶴園、青清園、鴛鴦湖、南翔壁等景點,無不體現出古猗園特有的古拙、浓艳之氣。

  上海博物館創建於1952年,館內設10個常設陳列和3個展覽廳,有中國古代青銅館、中國古代雕塑館、中國古代陶瓷館等10個常設展,此外還有4個捐贈專館:暫得樓陶瓷館、兩塗軒書畫專室、施嘉幹舊藏錢幣專室和杜維善、譚端言舊藏絲路古幣專室。

  1993年8月,上海博物館新館開工建設,1996年 10月12日全面建成開放。新館是方體基座與圓形出挑相結合的修制作型,具有中國“天圓当地” 的涵义。

  上海華業公寓,即原上海大都會公寓,位于在陝西北路175弄173號(近南京西路)。公寓由一幢主樓和兩幢配樓組成,修建整體與部分細節呈現出較為明顯的西班牙風格並帶有折衷主義修建傾向。

  在20世紀30年代,眾多的高層公寓均出自外國設計師之手,華業大樓可謂是獨樹一幟,因為它是由中國修建師李錦沛設計,原原本本的中國制作。

  上世紀30年代,一座既宏偉又高雅的修建在上海北部拔地而起。現在的姓名,已被我們熟知:江灣體育場。

  體育場整體呈橢圓形,繞以清水紅磚牆,拱形門洞,氣勢恢宏。它的主體修建包括運動場、體育館和游泳池三個部分,由修建師董大酋掌管設計,將中國古典修建元素糅合進現代體育場館,一切技術參數都可比美當時歐美最早進的體育場。

  现在,在富有年感的體育場裡,伴著宮燈和彩繪,市民們體會著體育帶來的愉悅。

  金城銀行大樓,1925年春開工,1927年春竣工,庄俊修建師事務所掌管設計,耗資90萬元,是外灘地區較早建成的中資銀行大樓,解放后曾作為上海青年宮對外開放,1986年作為交通銀行恢復金融功用运用至今。

  《字林西報》創刊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是在中國發行時間最長而又佔特别位置的英文報紙。字林西報大樓由英商德和洋行設計,美商茂生洋行承建。

  大樓裡面採用左右對稱的縱橫三段式布局。屋頂左右制作巴洛克風格的方形塔亭,每面以多立克式雙柱支撐穹頂。門廳內运用白色大理石地坪,內牆面多為大理石鑲嵌金色馬賽克。

  上海有一座“水晶宮”,承載著藝術的夢想,它便是上海大劇院。上海大劇院位于於公民廣場西側。整座修建佔地上積2.1公頃,總高度40米,內設大、中、小三個劇場。劇院設計沿用了中國九宮格局的修建風格,結構簡潔、線條流暢,從側面看頗像一個“亞”字。

  皇冠般的白色弧形屋頂彎翹向天際,上面有古典的戶外劇場和空中花園,形似聚寶盆,修建構思為“六合之間”,被法國設計師定位為“開放的宮殿”。

  上海圖書館修建面積8萬平方米。內部布局合理,具有現代風格。館址地處淮海中路高安路口(東南角),佔地3.1公頃。修建分主樓和副樓兩部分。館內閱讀區實行大幅度開架,大開間閱覽,極大当地便讀者,能滿足各種層次讀者的需求。

  上海圖書館曾在1999年獲當代中國修建藝術代表作稱號和新中國50年上海經典修建金獎。

  20世紀80年代,當時的上海站還是位於天目東路的“老北站”(今上海鐵路博物館),雖經歷次擴建,最大的候車室仍缺乏400平方米,每天卻有5萬旅客乘車,最顶峰時均匀每2個平方米內要站立5個旅客,可謂擁擠不胜。為了更好地支撐上海的变革發展,制作一座新火車站被提上議事日程,1984年終於破土動工。

  1987年12月28日,一座嶄新的火車站在當時的閘北區蘇州河北岸正式建成,也便是上海市民口中的“新客站”。

  “新客站”為上海市民出游和對外交通供给了有力的運能支撐。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春運、春游、暑運和“五一”“十一”等為代表的節假期客流顶峰逐漸興起,於90年代构成顶峰並延續至今。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