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流寓济南的明代大书法家雪蓑

2024-07-09 来源:新闻资讯

  明朝嘉靖年间,在莱芜和章丘的山间郊野,常常看到一个蓬首垢面疯疯癫癫的落魄文人。他有时放声长啸,声振林樾;有时目中无人,用枯枝在雪地上写写画画。他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诸艺皆精,尤善书法。他在民间大名鼎鼎,终其一生却仅为一“野客”罢了。

  “雪蓑”之名最早出现在明嘉靖《莱芜县志》中,该志成书于1547年。志中有《复仙人堂记》一文,是来莱芜探望老乡知县陈甘雨的福建莆田人林建邦所写。一天,林建邦要去莱城南仙人山,便“偕雪蓑别史,跣足步行,于焉逍遥”。

  尔后的莱芜现存古志中,对雪蓑均有记载。清康熙《新修莱芜县志》是康熙八年(1669年)任莱芜知县的叶方恒主修,志中写道:“雪蓑,姓苏名洲,河南杞人也。工书法及诗赋,嘉靖间流寓山左,漫游章莱二邑。善太常中麓李公与吾邑董空壸处士。性嗜酒,酒酣以往,披发歌啸,目中无人,已而挥毫淋漓,奇宕如老干怪虬,苍古逼人。今邑中多珍其墨迹。章丘志有苏洲,莱邑不知名字,但称雪蓑云。”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成书的《章丘县志》载:“苏洲,即雪蓑道人,幼落魄江湖,嘉靖丙午(1546年),居住章丘,与李太常开先游好雄吟,醉后袒臂大叫,目中无人。”成书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的《济南府志》,对雪蓑的记载与章丘志根本相同。

  清咸丰九年(1859年)刻本的《青州府志》载:“雪蓑,不知何许人,无名字。浪迹东土,居青州者数年行为谲怪,好谈元理。嗜酒,饮无算醉辄盘蹲,嘲骂王公后去,不知所终。”编纂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的《临朐县志》载:“明嘉靖间,有道人徜徉沂山、冶水间,不知何许人,亦无名字,常雪中披蓑而行。”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刻本的《益都县图志》载:“雪蓑,不知何许人,无名字,浪游东土。居青州者数年,善作大字,诗亦豪宕作方丈大书,浓渖数斛,信手飞洒,倏忽而成。”

  明代宋焘(1572年1614年)在其《泰山记事》中写道:“雪蓑,不知何许人也。或目为吴人,佯应之。能诗善书,弹一弦琴,诸技精绝。尝游泰山、徂徕。嘉靖间,馆于李中麓家。偶与中麓游蔬圃,手撮韭叶,濡墨大书。又于棋天观(即棋山观)书玄之又玄四字,故脱一点。书在石壁高处,扎木为梯乃可。既下梯,佯惊曰:误落一点,可怎么?旋自取头上葛巾,扭结如绳,浸于墨中,大喊,取巾望石壁一抛,遂点字上。人始骇之非常人。后辞中麓,入山采药,来往于海岱间数年,不知所终。”宋焘为“泰山五贤”之一。上面的文字出自朱孝纯《泰山图志》卷六,该图志为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刻本。

  清代淄川文人王培荀在《乡园忆旧录》一书中,也记载了雪蓑的故事,雪蓑“嘉、隆年间游历下,来往淄川、益都,人认为仙。诗文美妙,无尘俗话。尝自作联曰:雪里披蓑,寒动一天星斗;云间补衲,暖回大地阳春”。

  李开先(1502年1568年),章丘人,字伯华,号中麓子、中麓山人及中麓放客。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官至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回章丘故土闲居,是明代文学家、戏剧家,是闻名的“嘉靖八文人”之一。

  李开先闲居期间,结识了流寓文人雪蓑,并结下了深沉友谊。来往十多年今后,云游四海的雪蓑久无消息,李怀念故人,为其作《雪蓑道人传》:

  雪蓑者,乃一傲慢简傲人,谓之道人,则非人。心实无他,而恶之者则认为有意。见人长揖拜,即据上坐,虽王公长老亦不之让予与之交厚,独得其实。为之传其大概,于以释疑解嘲云。

  雪蓑姓苏名洲,无字,号雪蓑道人,每大书及诗词后,作“冒雪披蓑”手押,奇古骇观。原河南杞县人,迁徙唐县。大伯名百当,以卖酒为业。雪蓑年方十一二,随之度日。肆中偶有一人醉卧而毙,告于上司,上下运用,遂困穷逃散。雪蓑也落落无所依脚印且半全国。高尚不染尘土,疏放难拘礼法

  因李与雪蓑来往颇多,故他的这段文字应该较为可信。可是,“脚印且半全国”的雪蓑,缘何与李相识?李却只字未提。

  浪迹天涯无所依托的雪蓑,约在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来到山东。在泰安,他“谒孔庙、登泰山、观沧海”,很想在泰山脚下找个当地住下来,可是,却一向未遇到一个知心朋友。就在流落泰安时,偶遇去泰安就事的莱芜人董廷金,遂成为金兰之交。董廷金,号空壸,是其时济南德王府的腆膳官。

  关于董廷金与雪蓑的偶遇相识,清康熙年间,随父亲居住莱芜的栖霞文人牟愿相,曾写有《雪蓑子传》一文,较为具体地记叙了二人相识的通过。文中这样写道:

  (雪蓑子)流寓泰安州,州中人不识,徜徉城市,少所当意,而独厚遇莱芜董空壸。空壸有大度,尝至泰安,泰安有士人贫而好书,过书鄽,取架上书以观,不愿释手。书市主人厌而挥之。空壸谓之曰:“若欲诸乎?将能诵诸乎?”士人曰:“家贫不能多购书,偿以此焉,吾饶诵之。”空壸所以问其值,值共千金,乃倾囊几上,交书主人,而以其书畀士人持归。当是时,雪蓑子适在侧,见焉则大喜。董空壸而与之交。雪蓑子即定交空壸,来往不停。

  豪宕不羁的雪蓑与轻财好义的董廷金相识今后,便成为生死之交,这给了浪迹天涯居无定所的雪蓑以极大安慰。

  在莱芜,雪蓑首要住在董廷金家里。在董廷金的介绍下,莱芜境内的官宦、文友、僧道也都与雪蓑来往并支撑他。经董廷金举荐,莱芜两任知县陈甘雨、杨应立也与雪蓑相识并均对其给予照顾。莱芜成为雪蓑的第二故土,致使雪蓑流寓山东前后近二十年。

  为使雪蓑进一步展现才调,董廷金还大力向周边县区推介雪蓑。他首先将雪蓑介绍给了章丘的李开先。李开先与雪蓑有着相同喜好,他们一同商讨艺术,来往频频。除了李开先,董廷金还举荐雪蓑与临朐冯惟敏、青州朱厚燆等成为了文友。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五月,董廷金逝世,在外地游历的雪蓑闻讯回莱芜奔丧。尔后便脱离莱芜,再没回来。

  诸技精绝的雪蓑,其书法尤为世人称道。四百五十年今后,雪蓑题刻历劫犹存,既为名山大川熠熠增辉,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财富。

  在莱芜,雪蓑留下了很多摩崖石刻,计有11处。其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摩崖石刻“神在”(一说“神在此”)和碑铭“玄之又玄”。

  “神在”摩崖石刻在莱芜区高庄大街境内的仙人山上。该石刻是迄今为止莱芜境内发现的最大摩崖石刻,在省内亦属稀有。“神在”两个字竖排,那上面的“神”字,其右边“申”的一竖直插下来,比左面“礻”的一竖长下来近两米,而那个“在”字就在这一竖的左面,“礻”的下边。该字在山崖之上镌刻而成,翰墨丰满,架构强健,古拙浑朴,笔底生花,矫若惊龙,趁热打铁,尽显狂放流姿之美,可谓神来之笔。两个字叠加在一同,高4米余,宽3米余。传说安期生在此成仙,雪蓑题写二字,是取“敬神如神在”之意。见此石刻者,无不叹服。

  “玄之又玄”石碑坐落钢城区棋山观村。“玄之又玄”四个字的笔势如神龙腾空凤凰展翅。“之”字上面的一点,状若龙头,右边的一捺向下延伸两米多长,如神龙掉尾,又如凤尾曳地,着实为神来之笔,观者无不谓非神人莫能为之。“玄又玄”三个字置于“之”字那一长捺之左,这样的布局,与上面的“神在”类似,但又独具匠心。在“玄之又玄”四个大字中下部的空当方位,以小字草书题写了两首诗。这两首诗都是赞许石碑上的那四个大字的,其间第一首诗写道:“龙鬣凤翥两相连,上下交旋别有缘。顺理四言宜倒诵,谁知玄了又玄玄。”

  雪蓑在章丘的题刻遗存有李开先祖茔墓园迎面石坊横额的“李氏先茔”;石坊左右立柱上的两联行书“漫漫长夜何时旦瑟瑟高松不编年”等;章丘赵八洞内“通天透地”题刻;百脉泉内龙泉寺山门上“龙泉古刹”匾额、寺内大殿“梵王宫”匾额及两旁楹联“台榭屯阴,翡翠半涵兜率殿;池涛漾玉,水云深锁梵王宫”等。此外,济南趵突泉西“长春观”匾额;历城区龙洞的菩提碑;平阴《重修东岳庙神像碑》亦为其所写。

  雪蓑书法极具特性且艺术水平颇高。李开先在《雪蓑道人传》中评其书法曰“可居国内第一流”。近人王献唐也称其“书法尽作狂草,奇肆改变,不行方物”。

  平阴县《重修东岳庙神像碑》,写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是迄今发现的雪蓑在山东的最终踪影。李开先为其作传时,雪蓑已“七十有四”,不知写此碑铭时,他已多大?他又去了哪里?是回到他的家园了吗?脱离了董廷金、李开先这些济南老友的协助,一路会顺畅吗?惟愿他是一个真实的仙人,“足蹑星虹驾彩霞”,(李开先《赠雪蓑》)安全抵达故土,或回到亲人身边,安度晚年。


搜索